数字资源

嘉宾导读

您的位置: 首页 -数字资源-嘉宾导读-正文

西峰区图书馆丨【嘉宾导读】每一滴雨都是对我们的洗洁——傅兴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2 10:11:08 浏览: 字体:A-   A+

        雨是从夜里开始的,那会儿,我在沉睡,抑或在做梦。雨来的时候,我甚至连身都没有翻一下。秋天的雨,像极了地里的果实,不闪电,也不打雷,一针一线,土布一样密密地织着。

 十月之后,虽然极少有雨,但天一直阴,白天没有太阳,晚上看不见月亮。红的杏叶,黄的银杏,绿的松柏,城中央的玻璃楼,南郊的彩虹桥,头顶的红绿灯,就像蒙上了一层东西,撕不破,也打不开。

88209aac946d4477a333a498d48ff455.png

 雨势不是太大,在能看得见的草尖、树梢、栏杆、健身器械上 飘来飘去,在看不到的麦田、瓦房、土路、飞鸟、流浪狗和路边上被遗弃的器械上摸摸索索。因为雨的冲洗,很多东西在变暗的同时变得更加清晰了,像是做了除雾处理的照片。

 从前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天气,只因被大家被繁重的农活所消解,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地里的玉米、高粱、荞麦、糜子、谷子、豆子,洋芋和蔬菜,树上的苹果、柿子、葡萄,山洼上的酸枣、沙棘、野葡萄,像商量好的一样,说熟全都熟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刚娶回来的媳妇,学会走路时间不长的娃娃,闲了好长时间的碌碡、镰刀、连枷、䦆头、铁锨、扁担、筐子、口袋,荒草蔓延的土场,全都忙碌起来。

 晒不着小阳春的太阳,也淋不着闹人的秋雨,阴天是秋收最理想的天气,割谷子,掰玉米,挖洋芋,碾豆子,摘苹果,啥紧干啥。手扶拖拉机一如既往的欢快,牛和驴也不像夏收时候那样心情紧张。不结棒子的玉米秆最甜,野生的甜瓜比街道里卖的好吃,树上的苹果吃到肚子里也算数。秋粮比夏粮耐实,秋收也比夏收轻松,边干活边说闲话,在庄稼秸秆上歇脚,甚至去地边上摘果子、拔萝卜都可以。反正十天半个月没有太阳,发不了霉,也长不了芽。

d13402521c8f47dd9d5a2408dfe96f87.png

  庄稼汉过日子,就一个勤快,只要不把粮食装进囤里,不把苹果和蔬菜窖到窖里,说啥都是白的。两三个人的劳力,十几亩大的地,要说不紧张绝对是假的。没有省力的机械,也没有花钱雇佣的农民,那么多的庄稼长在地里,迟早都是你自己的活。

 一把种子撒出去就是一大片,收回来的庄稼应该是之前的多少倍,我们从没有做过精确的计算。我只知道,看上去片场不大的庄稼,一旦收回自己家里,多大的地方都算不上宽敞。天气好,摊在土场里还好。遇上雨天,洞子里,屋檐下,土炕上,脚底下,堆得浪天浪地,恨不得孙悟空一样变个空间出来。不更事的我们,便在私底下嘀咕,要是我们家的粮食和隔壁谁谁家的一样少,该有多省事。姐提醒我们说,干活的时候别说闲话,不然让父亲听见,肯定又是一耳光。

 母亲埋怨说,好端端的天,怎么就长了一张狗脸。十月的天,好说话的时候少,不讲道理的时候多,万一收不住雨脚,谁都不好过。秋收时节的雨是最不受人待见的。播种的时候不能下,雨多墒好,但过犹不及,进不了地,插不下去犁,播不进去种子,再好的墒也是白搭。果子挂在树上,谷子挤破了衣壳,白菜、萝卜、包菜边上的叶子已经开始腐烂,气得队长在大喇叭里爆粗话,老天爷把尿脬挣断了吗,这么做贱人。

87f29ec4f1aa4ac5b9001d33ef05bc3b.png

 初中毕业那年秋天,父亲不知哪里来了灵感,吆喝着我们连夜割糜子。割完糜子,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抱怨父亲,雨就落下来了,并且,连阴带雨,一下就是四十多天。荞麦、糜子和黄豆,全都烂在地里。最后抢收回来的粮食,不是发霉,就是被雨水泡得长了芽。第二年秋播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拿着麦子来我们家换糜种。

 还有一年,因为天气不好,打碾后的粮食干不了,我们只好一口袋一口袋背到公路上去晾晒。大家住得集中,近处的公路便显得格外有限。没办法,大家就在暗地里较劲,看谁起得早,背得快。我那时的年龄也就十二三岁,六十斤的小麻袋已经是极限,因为脚步不稳,栽倒或者撒了粮食的事时有发生。为此,没有少受大人们的责备和姊妹们的抱怨。

 收完秋粮,还得收拾柴火。地里的秸秆,地下的根须,场里的豆荚,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家里的土炕和土灶,都是吃柴不吐灰的怪物,一年要烧好几个柴垛。自家地里的不够用,就想办法去周围找。深山里的木柴,坡地上的草屑,路边上的树叶,逮着啥弄啥。柴火不是粮食,用不着在土炕上烘。但见火的必须是干的,不然就点不着。

 高二的时候,班主任在一位同学的周记上写了一句评语,朽木不可雕也。同学不服气,跟帖答复说可以烧;老师看后,继续批,烧也不起焰,同学继续答,可以呕烟。这件事一时被人传为笑柄,并且在校园和同学中间延续了好多年。

 那是一所有着四十多年校龄的学校,因为漏雨,原本透风的宿舍更加阴湿。被水泡软的土路,一走一个泥窝,一双湿洼洼的布鞋,一不留心就变成了两个土锤。有一次,实在湿的难受,熄灯后,我们在教室里生了一堆火烤鞋,不料被值班老师把名字写上了黑板。除了湿冷之外,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从家里背来的锅盔,时间还不到一半,中间就开始发霉抽丝,如果水热辣椒面和盐放得多,还能遮住一些味道。如果是温水单泡,吃起来简直就是一种受罪。好在大家都是寒门子弟,没有人会将挨饿受累的事情放在心上。

 其实,人对风霜雨露的好恶,不是因为自然现象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前年秋天,去神农架旅游。因为一场大雨,朋友玩得如痴如醉,晚上住在木鱼镇,第二天还舍不得下山。雨中游玩的快乐超过雨给我们的行程造成的麻烦,下雨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谁说不是呢,如果不相信,你去子午岭的大山里转一转,再不济到周边的庄稼地和菜园子里看一看,秋雨中的山峦和村庄是怎样的一幅美景,行走在雨中的人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落在地上的雨,不一定都是甘霖。但每一滴雨的降临,都是对我们的洗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