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图书馆丨【嘉宾导读】城南绿韵(李致博)
作者介绍
李致博,甘肃庆阳人。著有诗集《另一个夏天》《赶路的夏天》,散文集《第二季云彩》《游过朝霞》,评论集《文学之道》等。现任陇东学院文学院书记。
城南绿韵
从空中俯视,庆阳这座城四四方方,如天尺工画。主城区楼似崇岭,高可摩天;车如游龙,蜿蜒成行。市郊外平畴绿野,一望无际;湖池交错,碧波荡漾。
庆阳城南绿韵,犹如夜夜晚夕的梦幻,呈现在平展展的大塬上。置身于此,你的梦想与思慕、你的声音与形象,一律被淹没在春夏秋三季绿茵茵的草地幽林中。冬天无须言,万物披银装,那又是另一番韵致。而仔细体味城南绿韵的艺术魅力,须穿过喧嚣与繁华,往南走出市区,经过彩虹桥,到达董志镇北门村原先的一个自然村马庄。驻足观望,此地正是庆阳市西峰区海绵绿地运动公园所在,与秀丽的南湖连为一体。几千亩大的景区,贯通了整个城南旧事和发展。路标初见,疑惑多多:马庄有没有养马?不知道。马庄居民是否姓马?有可能。如今,马庄不是庄,是庆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一种分享。
彩虹桥是城南绿韵中非常大气的地标建筑,气势恢宏。仰视似舞蹈家手中的彩带在空中飞舞,不分昼夜,展示着漂亮。俯瞰又像夏夜的蚊帐挂在立体画卷上,无论寒暑尽情鲜亮。桥东是富有诗意的柔情南湖,现在叫阳光天湖。桥西即城南绿地运动公园,迁走了村庄,留下来绿韵。桥下流水为湖,湖水汇集了西兰高速公路与世纪广场上的雨水和雪水,是纯天然水。
彩虹桥下的湖区,本来是城南董志镇连片的农田。改革开放之后,似乎打不开西峰的南大门,出于疏雨防涝需要,政府就把平畴沃野挖掘成巨大的坑塘,蓄雨成湖,与“南湖”连为一体。在湖面修建大型立交桥,桥上架设高耸迷人的霓虹灯。挖掘平地形成的浩大土方也有归宿,西峰无峰,堆土成山,山上建了亭榭楼台,春秋登高望远,心中风雨兴焉;南湖无水,积雨成渊,水面游弋扁舟孤帆,疑似三月江南;投放的鱼类游动,顿时蛟龙生焉。在霓虹沉陷的天空,蓝天白云自由自在。观赏碧波荡漾的湖面,仿佛上下四方缩写于此。碧水澄澈,普度周礼豳风;水波不兴,投射唐诗汉韵。绿草如茵,犹如草原搬迁落户,融入了庆阳田园风光;四季交替,雨雪风霜之阴沉凛冽于此消融。
城南水韵柔美,沙岸草青,花间桥拱,林中廊徊。湖面泛涟漪,树影摆婆娑。临水照花,不由心生诗情画意。吟诗作赋,颇具文化情调。水调歌头,阳平韵脚似歌手开嗓。
城南海绵绿地运动公园,建成雏形时,我与妻子假日闲转,信步入内。陶醉于花园香径,流连于浓荫翠廊,散步于九曲回肠,辨不清东南西北。天色沉暮却找不到出口,像一头瞎鹿乱撞。凝神定睛,决定沿一条路折返,循环往复多次。我们不相信,作为西峰土著居民,难道还能走失不成?塬上人本性倔强,最后终于找见高架桥上的彩虹桥影子,才辨清方向。我和老伴十分幸喜,破解了城南绿韵摆出的迷魂阵。走进去有惊喜,属于天然氧吧。走出来有想象,不禁心旌荡漾。
缩短时空,拉长岁月。城南向黄土大塬四周延伸五公里乃至十公里,仍能看到绿韵的平面。耕作区的庄稼地密不透风,农家院门庭冷落,行人绝迹,芳草萋萋。大路变成仄逼的小路,继续蹒跚,湮渗出来的绿韵逐渐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感,树木和荒草有了自然造型,有些还很奇特。连接沟壑的崾岘口和垭口,有绵延的山峁、弯曲的沟掌,看到山脚下的水库清汪汪。止步于零星废弃的农家庄院,如果大自然不发出响动,则空气死一般沉寂,恐怖感弥漫了蹉跎岁月。幸亏有轰鸣的飞机偶尔掠过头顶,才记得仰头看看天象。踽踽独行,与我为伍的是老鹰盘旋云空、山鸡从荒蒿丛中惊起、野兔从窟穴中探头而出撒腿奔跑、松鼠在土尖崖畔和灌木林里上跳下蹿。我打开随身音乐,让优美歌曲填补空旷寂寥,不再孤单,自己也纵情吼几声高分贝庆阳民歌。山下河边,还能看见堰塞形成的一池清潭。我知道,城南绿韵到了边界线,因为对面是另一个县域。
外地来访的友人或学者,被我带到美学背景下的庆阳城南,尤其在细雨蒙蒙的环境中徜徉,以此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学友感叹,来到庆阳如身临梦里水乡。抬眼望,雨幕围笼着湿漉漉的林带,林中木板条支起的半米高的曲径,仿佛山歌里的哥哥妹妹在玫瑰花丛中幻化。亦若迷雾中走来一队俏佳人,惹得我和学友也年轻了一把,怎能不卿狂!城南绿韵我们眼中变成一片生动鲜活的快活林。忽然想起古代一副对联,“莫教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放在此处较为恰当。
城南黄昏,我与昔日同窗“偷得斜阳闲里坐”,畅谈”一朝芳草碧连天”的感想。浅栏杆旁,弯弯池塘边,风摆柳枝,飘飘俗仙。尝一口青梅红杏,咽下了酸酸甜甜。芙蓉池映竹叶荷花,俱结善缘。菊花岸呈视觉革命,共赴明天。
天上有颗太阳,地上有个庆阳。我们的城市跳动着新时代的音符,我们的庆阳是陇东大地的青纱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