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图书馆丨【嘉宾导读】高处的环县(付兴奎)
眼前的东老爷山,算上基座四合塬,也就1774米的高度,如果放在其他山区,充其量就是个相貌平平的土峁。问题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不是山脉纵横的十万大山,也不是领袖群山的主峰峰顶,而是毛乌素沙漠边上一处丘陵和梁峁交混在一起的黄土残塬。
站在山顶的最高处,可以望得见周围任何一个地方。魁星、玉皇两峁及其山形,波浪一样向我们簇拥过来,又波浪一样缓缓地扩散开。突兀之处,不是静默不语的土坎,就是跃跃欲试的草木。那些颜色均匀、表面平滑的,是刚刚出苗不久的麦田。因为底墒充足,麦苗们看上去就像精神抖擞的士兵,步伐整齐,目光坚定。
眼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仿佛不是从脚下的土地长出来的,而是人工用颜料涂抹上去的一样。该绿的地方绿,该红的地方红,该黄的地方黄。密的地方,一层轮廓叠着一层轮廓,疏的地方,一坨山峰对峙着另外一坨山峰。秋风里,树叶婆娑的声音一波连着一波,鸟的鸣叫随意而夸张,让人无法判定声音发出的位置。
老爷山既是大山,肯定有它出彩的地方。除了土坡上五颜六色的树木花草,林子里活跃的飞禽走兽,还有庙宇里形神毕肖的大神仙和小弥陀。灵官楼上的壁画,一幅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平定战乱的神圣功绩,画中人物衣袂飘飘,亦真亦幻,让人叹为观止。一幅是众神仙为王母娘娘祝寿的热闹场面,盘中蟠桃,仿佛刚刚从观外的树上摘下来的一样新鲜,众神仙满面春风,三叩九拜,好不热闹。龙王庙内,头戴琉璃,手执玉笏,青面赤须的龙王背后,是浩淼无边的海洋,波涛之上,是蹦蹦跳跳的锦鲤。大佛殿内,众神各安其位,侍奉佛满脸虔诚,众罗汉各行其是,相得益彰。七十多座庙宇、一千多尊佛像组成的道观是东老爷山的魂魄,也是他的文化底蕴所在。据说,庙里的神仙不但能禳解疾病,化凶为吉,而且还能给人赐福,送人吉祥。东老爷山的香火素来旺盛,平日里上山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每年三月三的庙会,更是热闹。朝拜三清,上敬祖师,三肖出巡,万盛灯会,抽签,问卜,还愿,吃羊肉,喝黄酒,白天大戏,晚上皮影,戏瘾一染上,再也无法戒掉。据景区的管理人员介绍,东老爷山道观里的殿阁多为纯砖石结构,从元朝,历经明清两代,修了毁,毁了修,规模倒是越来越大。和普天之下所有的道观一样,东老爷山的外观设计,形象造型,文化内涵,神态表情,特别是楼阁上刻的脊饰和浮雕砖画,即便在全国,也是能算得上数的。难怪当地的老百姓自夸说,名山大川里有的风景,东老爷山有,大寺庙里的神仙道场,老爷山一样都不缺。
过黑城岔,上四合塬,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东老爷山景区。不管是开车,还是步行,心都不能太着急,油门也不能轰得过大,一梁一峁,一弯一折,一起一伏,一群过路的羊,一只蹦出草丛的野兔,你得顺着老爷山的性子慢慢来。
环县的路,喜欢在云彩飞扬、烟雾缭绕的山脊上徘徊。那些从草丛里蹦出来的土路,就像一张用绳子结成的大网,里面除了极个别的大树,多数时间是光秃秃的山。一座山与另外一座山,一个村子和它周围的村子,被绳子一样的山路网着,外面的风吹不进来,里面的鸟飞不出去。
在环县住久了,你就会不自觉地发现,每一个避风的阳面窝子差不多都有一处别致的院落和一排整齐窑洞。距离院子不远,是他们的农田和草地。下不去犁的地方,便成了羊儿们跑上跑下的沟坡。门前的平地,是村民们用来收集雨水的场地,也是他们收割打碾晾晒用的土场。门外闲置的旧碌碡,是晒太阳、吹凉风、干活累了的石台,也是吃饭的饭桌,一碗饭,一根葱,三两个红辣椒,就算是饭了。荞面剁成的面条,羊肉煎的汤,老远就能闻出饭香的味道。
因为山大沟深,在环县,你走路要慢,爬坡要缓,得像在路边一边吃草、一边踱步的黄牛一样,甩着小尾巴慢慢地行进。四合塬的山高,沟深,草薄,水少,不大适合饲养大牲畜。环县的牛,不驮水,不拉磨,也不耕地,更多的时候,就是农家日子的一个招牌。一个生活殷实的人家,槽头没有几头牛怎么成。山里人的活,大多让比牛瘦小的毛驴给干了,毛驴的身材比牛小,胃口没有牛大,省钱,省料,好伺候。在山区,一头毛驴,顶得上一个精壮的劳力。下沟驮水,上山驮粮,出门驮货,回家拉磨,啥事都不会耽搁。
一头看似不起眼的毛驴,能驮起一个箱子整齐、角色齐全的皮影班子。它驮着的,是大山之中所有窑洞里的光亮,也是阡陌之上所有庄稼人的悲喜。生死嫁娶,盖房子,过满月,看病还愿,能用皮影戏解决的问题,肯定不用别的办法。生丑净旦,吹拉弹唱,功夫全在一把线子上。环县人硬是凭着自己吼破天的嗓子,把皮影唱到了盛行圆舞曲和多重唱的欧洲和美洲。在环县,多有名的角儿,多好的箱子,一年四季,都得跟着毛驴的脚步走。从曲子到甜水堡,从南湫到山城梁,从半个城到小南沟。一头驴的脚力,能把长日子变短,苦日子变甜。
桩子上拴驴,土窑里圈羊,性情温和的家畜是山里边特有的一道风景,也是庄户人全部的家当。在环县,比毛驴多的是羊,一群接着一群,白花花的在山上跑,像随意开着的野棉花。羊是山里人居家过日子的底气,山羊、绵羊、滩羊、奶羊,一只羊是养,一群羊也是养,沟也是圈,圈也是沟。不是在山坡上专心致志地吃草,就是在羊圈里没事找事相互较劲。羊鞭,羊铲,羊皮袄,剪羊毛,挤羊奶,拾羊粪,晒太阳,挖草药,拾酸枣,唱道情,和羊在一起的日子,那叫一个舒坦。蒲公英,车前子,野豌豆,苦苦菜,地椒草,草长在哪里,泉水流到哪里,羊就放到哪里。羊要一点一点的长,日子要一步一步来,养羊人的心思不能太重,赶羊人的脚步也不能太急。蒙古羊,湖羊,布尔山羊,只要长在环县的土地上,那就是环县羊。羊肉,羊血,羊骨头,羊皮,没有一件是多余的,清炖,干煸,爆炒,手抓,红烧,蒸大件,啥工序啥料,环县羊肉就是啥味道啥感觉,这不,古城的羊肉铺子一个挨着一个,吃羊肉的人也是一拨连着一拨。
如果不是手机的帮助和朋友们的普及,我绝对不会把那些开着满天星一样粉色小花的草和养羊人奉为神灵的地椒草对等起来。地椒草是干旱地区和沙质土壤的宠儿,也是味道非常好的蜜源植物。据一位上了年龄的老中医介绍,地椒草不仅是牛羊牲畜最喜欢的植物,而且具有祛风、驱虫、降压、助消化的药用效果。而环县北的羊肉,之所以能够进入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女子排球训练队,与地下长的这些小草草关系大着哩。
肆无忌惮开着的野花,逐渐开始变色的树叶,山里山外丰收的庄稼和成熟的果实,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风吹过来,粮食、果木蔬菜的气息也吹过来。汽车的声音,喇叭的声音,羊的声音,鸟的声音,和着掰玉米、斫高粱,收荞麦、收胡麻、锤豆子的声音,卖饲料、化肥、农药和籽种的声音,换西瓜、称豆腐、批发小商品的声音。在洪德,庄子峁的暖心姐告诉我们,因为好吃,城里的大饭店、小餐馆,网红们的货架,都少不了我们环县小杂粮的品牌。荞麦凉粉、圈圈、剁面、饸络,糜子粘面、燕面柔柔,黄豆熬的酱油,柴胡酿的黄酒,胡麻加工的食用油、自己家采的蜂蜜。自己家的出产,让别人把钱赚去多不合算,大家一合计,就有了专门从事农作物销售的公司。
那些绿汪汪、粉嘟嘟的作物,不是自己想长就能生起来的,得一车一车、一桶一桶、一勺一勺地用水浇。在环县,每户人都有自己的水窖和集流场,下雨的时候把雨水收集起来,干旱的时候,窖里的水就会派上大用场。环县的干旱出了名,连北京的大领导都惊动了,他们流着泪说,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环县人生活仍然这么艰苦。搞勘察,做设计,项目终于批下来了,听说要把黄河水引到环县,连环县人自己都不相信。国家花钱,老百姓收益,这么好的事情,打上灯笼也难找。虽说是国家的项目,但隧道还得自己挖,渡槽还得自己引,堤坝得自己筑,路得自己修。以吃苦出名的环县人,硬是用手上的茧,脚上的泡,头上的血痂,把黄河水引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环县的风头高,风力也大,一年四季,从冬天一直可以一只吹到秋天,但谁也没有想到,环县的风能用来发电,电能卖钱。在环县以北,除了越来越多的羊群,还有比羊群更壮观的景观。坐飞机途径环县,见相互交织的银色射线绵延数里,误以为邂逅高原奇观,细一打听,都说是新近落户的风电项目。这种看上去机器人一样的风车,每台都在六七十米以上,是不折不扣的巨人。不管是精心整饬过的梯田,还是寸草不生的土峁,或者是草畜繁茂的山梁上,都有几架不停摆动着长臂的风车。擎天而立的塔体,修长漂亮的摆臂,与头顶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这不是欧洲风情园里的景观,也不是抽油的机器,而是环县新上的9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过去,狼跑过去都没有人撵的偏僻之地,因为风力项目的落户,不但建起了电厂,通上了公路,盖起了楼房,而且还吸引来那么多前来旅游观光的人。数不清的荒山和野岭,闲着也是闲着,凭着一年四季闲吹的风和风车下面的那片撂荒的地,老百姓过上了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采油公司、畜牧专家,养羊大户,企业大佬,来环县投资的人越来越多。要想把他们留下来,光有煤和油,羊肉和羊绒,小杂粮和中药不成,还得有和他们生活相匹配的大环境。因为人比地少,树比草稀。环县的山,要不一棵树都不长,要长,就是千年老树。在环县,有很多被当地老百姓奉为神灵的大树,它们是演武乡四百年的小叶杨、天池乡碾盘岭五百年的侧柏、木钵镇六百年的古槐,是树里的寿星,也是山里的树神。环县人心里明白,一棵树再大,庇护的也只能是树荫下那片有限的黄土。要想改变彻底改变生态,得一个窝一个窝地挖,一棵树一棵树地栽。松树、杨树、柳树、槐树、杏树、银杏、梧桐,啥树能活就栽啥树,硬是把荒山栽成了林地。
环州古城的高古,不是地势的高和建筑方式的古。而是文化精神的高和历史传承的古。方渠古城,萧关古道,汉代的长城,宋代的砖塔,是历史的沉淀,也是现实的创意。戏楼、茶社、酒坊、民宿,每一次消费都是穿越,皮影戏、大锅羊肉,烧黄酒,直播带货,每一次体验,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位于洪德镇河连湾村玄城沟的肃远城前,有一座形似屏风的小山,像极了唱皮影的亮子。有人断言,此地肯定会出一个了不起的皮影大师。土生土长的解长春,让这句话变成了现实。从12岁开始,他带着从父辈手里接过来的解家班,过州县,赶庙会,入庄院,创作皮影戏本上百部,行踪遍及陕甘宁三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神”。
高处的环县,用接续不断的英雄传奇给我们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也在我们的面前竖起了伟大的丰碑。环县在我们大家心目中的位置,不止是脚下的陡峻的地势和高出的海拔。在河连湾,有一位客串山城堡故事的讲解员,他满头华发,一身疾病,但字正腔圆,一板一眼,丝毫不输专业讲解员的水平。他说,他已经在这里坚持了近三十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和他一起坚持的,还有一帮喜欢写作的文友,环县的风景,因为他们执着地书写,站在了文字的最高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